人民日報刊文介紹喀斯瑪服務科研新模式
2021-12-02
來源:喀斯瑪控股
自2016年起,國家關于科研項目和經費“放管服”的政策開始密集發(fā)布,尤其是今年8月,國辦出臺的《關于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》(以下簡稱“意見”)在科技界引發(fā)了強烈反響。意見明確提出要擴大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自主權、減輕科研人員事務性負擔、解決經費報銷難等問題。國科控股控股企業(yè)喀斯瑪控股有限公司運營的智慧科研服務喀斯瑪平臺因模式創(chuàng)新、運行有效,貼合國家“放管服”政策,而被人民日報報道。
11月29日,人民日報在第17版刊發(fā)文章,介紹了喀斯瑪平臺利用互聯(lián)網手段,通過線上線下服務,為科研機構提供規(guī)范化、信息化的科研交易及管理服務,保證科研經費使用規(guī)范、高效流轉,為科研人員提供智能服務。文章肯定了喀斯瑪在平衡科研“松綁”與“監(jiān)管”上的積極作用,并特別提出針對科研試劑耗材“批量小、品種雜、頻率高”的采購特點及管理難點,平臺公開透明的交易流程不僅讓科研采購程序規(guī)范、符合審計要求,而且對入網商家的管理規(guī)范,所有商品明碼標價,從源頭上堵住了科研經費“跑冒滴漏”的縫隙。此外,文章還介紹了喀斯瑪平臺的統(tǒng)一代結算模式,認為它有效破解了經費“報銷繁”問題,讓一摞發(fā)票變一張發(fā)票,大大減輕科研人員及財務人員負擔。
正是由于平臺的智能服務模式在釋放科研活力基礎上,充分滿足了科研經費的風險防控要求、并提高了經費管理及服務水平,達到了國家關于科研項目和經費“放管服”目的,所以才引起人民日報記者的重視。截至11月,平臺已服務全國2201家科研教育及產業(yè)機構,其中,院士團隊高達78個,服務國家重要課題能力凸顯。自2013年起保證了162余億元的科研經費的去向明確、有跡可循。(喀斯瑪控股)
注:原文刊登于人民日報2021年11月29日17版,標題:《利用互聯(lián)網手段,保證科研經費使用規(guī)范、高效流轉,中科院所屬平臺——為科研人員提供智能服務(創(chuàng)新故事)》,鏈接:http://paper.people.com.cn/rmrb/html/2021-11/29/nw.D110000renmrb_20211129_4-17.htm。